【七步之才名词解释】“七步之才”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典故的成语,用来形容人思维敏捷、才华横溢,尤其在短时间内能够迅速完成复杂任务或创作出优秀作品。该成语源于三国时期魏国文人曹植的故事,常用于赞美人的文学或艺术才能。
一、
“七步之才”最早出自《世说新语·文学》中的记载,讲述的是曹植在七步之内即兴作诗的故事。这个典故不仅体现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和文学造诣,也成为了后人称赞他人才华横溢的常用表达。如今,“七步之才”多用于形容人在特定时间内表现出极高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尤其是在诗歌、文章等文学创作方面。
二、表格形式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七步之才 |
| 出处 | 《世说新语·文学》 |
| 来源故事 | 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以自保,展现其才思敏捷 |
| 含义 | 形容人思维敏捷、才华横溢,尤其在短时间内有出色表现 |
| 用法 | 多用于赞美他人的文学、艺术或创作能力 |
| 近义词 | 才高八斗、文采斐然、出口成章 |
| 反义词 | 才疏学浅、才疏志浅、文不加点(贬义) |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文学评论、教育评价、文艺活动等场合 |
三、延伸说明
“七步之才”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背后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才华与命运都令人感慨。这个成语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认可,也是对智慧与灵感的一种颂扬。
在当代社会,“七步之才”也可以引申为一种快速应对、高效创作的能力,尤其在快节奏的工作与学习环境中,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往往更受青睐。因此,理解并恰当使用“七步之才”,有助于更好地表达对他人的赞赏与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