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重道远这个成语出自那里】“任重道远”是一个常用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肩负着重大责任,且需要长期努力才能完成使命。那么,这个成语到底出自哪里呢?下面我们将通过总结和表格的形式,为大家详细解答。
一、
“任重道远”最早出自《论语·泰伯》篇,是孔子对曾子所说的一句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句话的意思是:读书人必须要有宽广的胸怀和坚韧的意志,因为他们的责任重大,而且要走的路很长,不能半途而废。
后来,“任重道远”被广泛使用,成为形容一个人肩负重任、前途漫长的重要表达方式。在现代汉语中,它不仅用于描述个人的责任感,也常用于国家、社会或组织的发展目标中。
二、信息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任重道远 |
| 出处 | 《论语·泰伯》 |
| 原文出处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 出处作者 | 孔子(记录于《论语》) |
| 成语含义 | 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比喻肩负重任,需长期努力 |
| 现代用法 | 形容个人、组织或国家肩负重要使命 |
| 使用频率 | 高,常见于正式场合及文学作品中 |
| 同义词 | 任重致远、责无旁贷、使命艰巨 |
三、结语
“任重道远”虽然源自两千多年前的经典文献,但其内涵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无论是在个人成长、职业发展,还是国家建设中,这种精神都值得我们去传承和践行。了解成语的来源,不仅能丰富我们的语言知识,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