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簟读音和意思】“簟”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字,但在古文或特定语境中仍有使用。了解其读音与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相关文本内容。以下是对“簟”的详细解析。
一、
“簟”字读作 diàn,属于汉语中的生僻字,常用于古代文献或文学作品中。其本义指一种用竹子或苇草编织而成的席子,多用于铺床或坐卧。在现代汉语中,“簟”已较少使用,但在一些诗词、成语或特定语境中仍可见到。此外,该字在构词中也常与其他字组合,如“竹簟”、“凉簟”等,表示不同材质或用途的席子。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汉字 | 簟 |
拼音 | diàn |
部首 | 竹(部首为“竹”,总笔画15) |
结构 | 上下结构 |
五笔输入 | TAYY |
笔顺 | 3141252341215 |
基本释义 | 用竹子或苇草编成的席子 |
引申义 | 泛指铺垫之物;也可用于比喻 |
常见用法 | “竹簟”、“凉簟” |
文化背景 | 多见于古文、诗词、典籍中 |
现代使用 | 较少,多用于文学或书法作品 |
三、拓展说明
“簟”在古代常用于描述生活用品,如《诗经》中就有“簟茀”一词,意为铺在车上的竹席。在唐宋诗词中,“簟”也常用来描绘夏日的清凉之感,如“枕上竹簟凉”等。这些用法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材料的巧妙运用。
虽然“簟”字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但了解它的读音与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古文和诗词内容,提升语言素养。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清晰地掌握“簟”的读音、含义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