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宁唯是是什么意思】“不宁唯是”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尚书·大禹谟》:“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予小子,嗣尔绪,惟不宁唯是。”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天已经将中原的百姓和土地交给先王,所以我这个小子继承了你们的事业,只是不能仅仅满足于现状。
“不宁唯是”的字面意思是“不只是这样”,引申为“不仅限于这一点”或“不止于此”。常用于表达对某种情况或结果的进一步延伸或更深层次的理解,具有一定的文言色彩。
2、原标题“不宁唯是是什么意思”生成内容(原创优质内容)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不宁唯是 |
出处 | 《尚书·大禹谟》 |
字面解释 | “不宁”意为“不安、不止”,“唯是”意为“只是这样” |
现代释义 | 不仅如此,不止于此,强调事物还有更深层次的内容或发展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表达对某事的进一步思考或扩展 |
近义词 | 不止于此、不仅如此、更非止此 |
反义词 | 仅此而已、止步于此、仅限于此 |
例句 | 这个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不宁唯是,还涉及社会结构与文化认同。 |
“不宁唯是”是一个带有古典韵味的成语,源自古代经典文献,意在表达一种超越表面现象、深入探讨事物本质的态度。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不应只停留在表层,而应进一步思考其背后的原因、影响及可能的发展方向。
在现代汉语中,“不宁唯是”虽不常见,但在学术、文学或正式写作中仍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它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追本溯源、深思熟虑”的思维方式。
通过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更准确地表达思想,提升语言的深度与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