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旷撞晋平公文言文翻译原文】一、
《师旷撞晋平公》是出自《说苑·正谏》的一则历史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著名乐师师旷因直言进谏而“撞”晋平公的事件。该故事展现了古代士人敢于直谏、不畏权势的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君主与臣子之间的关系及谏言的艺术。
故事中,晋平公在酒宴上问师旷:“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以“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回应,并指出“夫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的道理,劝其不要因年龄而放弃学习。晋平公听后大悦,但师旷却因直言进谏而“撞”了他,意在提醒君主应虚心纳谏,不可骄纵。
本文通过这一情节,传达了“学无止境”、“知错能改”的思想,也体现了古代士大夫的责任感和忠诚精神。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年纪七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太晚了。” |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 师旷说:“为什么不点蜡烛呢?” |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 晋平公说:“哪里有做臣子的戏弄君主的道理呢?” |
师旷曰:“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独不见夫火乎?不见夫火乎?” | 师旷说:“我听说,年轻时好学,就像太阳刚升起时的光芒;壮年时好学,就像中午的阳光;老年时好学,就像拿着蜡烛照明。难道没看到火光吗?难道没看到火光吗?” |
平公曰:“善哉!” | 晋平公说:“说得对啊!” |
于是,师旷因撞之。 | 于是,师旷因此撞了他一下。 |
三、内容说明
本篇虽为古文,但语言简洁、寓意深刻,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师旷不仅以智慧回答了晋平公的问题,更用“撞”这一行为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即作为臣子,应当敢于直言,即使面对君主也要坚持真理。
此外,“秉烛之明”也成为后世广为流传的成语,用来比喻晚年仍努力学习、不放弃自我提升的精神。
结语:
《师旷撞晋平公》不仅是一则历史典故,更是对“终身学习”理念的生动诠释。它告诉我们:无论年龄多大,只要心中有志,皆可不断前行。同时,也提醒我们,在面对权威时,应保持独立思考与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