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劳动意思和来源是什么】在经济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抽象劳动”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与“具体劳动”相对,是理解商品价值形成过程的关键。以下是对“抽象劳动”的含义及其来源的总结。
一、抽象劳动的含义
抽象劳动指的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和目的,仅从人类一般体力和脑力的消耗角度来考察的劳动。它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具有无差别的性质,即无论劳动者从事何种具体工作,只要其劳动被社会所承认,就具有同等的价值意义。
简而言之,抽象劳动是商品交换的基础,它决定了商品的价值量。
二、抽象劳动的来源
抽象劳动的概念最早由古典经济学家提出,但真正系统化并赋予其深刻哲学和社会意义的是卡尔·马克思。他在《资本论》中对抽象劳动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
- 来源一:商品交换的需要
在商品经济中,不同种类的商品必须通过交换实现价值的转换。为了衡量不同商品之间的价值关系,就需要一种共同的尺度,这种尺度就是抽象劳动。
- 来源二:社会分工的发展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劳动者从事不同的具体劳动,但这些劳动都必须转化为抽象劳动,才能在市场上被比较和交换。
- 来源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推动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被异化为单纯的谋生手段,劳动者的劳动不再体现个人的创造力,而是被简化为社会平均劳动时间的体现,这进一步强化了抽象劳动的概念。
三、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的关系
比较项目 | 抽象劳动 | 具体劳动 |
定义 | 撇开劳动形式,只考虑劳动的耗费 | 有特定形式和目的的劳动 |
作用 | 形成商品的价值 | 创造使用价值 |
特点 | 无差别、普遍性 | 有差别、特殊性 |
存在条件 | 商品交换的必要 | 社会分工的结果 |
哲学意义 | 反映人与社会的关系 | 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
四、总结
抽象劳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揭示了商品价值的本质,反映了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普遍性和统一性。抽象劳动并非否定劳动的多样性,而是强调在商品交换中,所有劳动最终都要被还原为一种共同的衡量标准——即抽象劳动。
通过理解抽象劳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劳动的价值转化过程,以及商品经济背后的深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