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全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宋代诗人苏轼《题西林壁》中的名句。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表达了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会有不同感受的道理。
一、诗歌原文
> 题西林壁
> 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二、诗歌解析
这首诗写于苏轼游览庐山时,他站在不同的位置观看庐山,发现山势变化多端,每一处都呈现出不同的风貌。诗人由此联想到人生和世界,认为人若局限于某一视角,便难以看清事物的全貌。因此,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写景诗,更是一首富有哲理的抒情诗。
三、关键语句分析
诗句 | 含义 | 哲理 |
横看成岭侧成峰 | 从正面看是连绵的山岭,从侧面看则如高耸的山峰 | 描绘庐山的不同面貌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站在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山的形态各异 | 表达视角差异带来的认知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 | 无法看清庐山的真实样子 | 隐喻人们因身处其中而难以全面认识事物 |
只缘身在此山中 | 因为自己就在庐山之中 | 强调客观认知的重要性 |
四、总结
《题西林壁》通过描写庐山的自然景观,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待问题要跳出局限,才能看到真相。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至今仍被广泛引用,用以提醒人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应尝试多角度思考,避免片面判断。
五、拓展阅读建议
-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 相关作品:《饮湖上初晴后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
- 主题延伸:此诗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异曲同工之妙,可结合哲学、心理学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自然之美,更能体会到古人智慧的深刻与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