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马原文及翻译】一、
《千里之马》是一篇出自《战国策·燕策》的寓言故事,讲述的是伯乐识马、良马难遇的道理。文章通过一个关于“千里马”与“伯乐”的故事,揭示了人才难得、识才者更难的观点,强调了发现和重用人才的重要性。
故事中,一位大臣向燕王推荐了一匹千里马,但三年后仍未见到马的踪影。燕王责问其原因,大臣解释说:“我正在寻找这匹马,它现在还在遥远的地方。”燕王认为他是在欺骗自己,于是将他罢免。后来,燕王得知这位大臣其实是在认真寻找,但因为千里马难以寻觅,所以耗时较长。最终,燕王意识到自己的误解,并重新任用了他。
这篇文章不仅体现了古代对人才的重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识人、用人之道的思考。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昔者,有伯乐者,善相马。 | 从前,有一位叫伯乐的人,擅长识别千里马。 |
| 有人献千里马于君,曰:“此马可日行千里。” | 有人向国君献上一匹千里马,说:“这匹马一天能跑千里。” |
| 君召而视之,曰:“此非千里马也。” | 国君召来查看,说:“这不是千里马。” |
| 其人曰:“臣闻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那人说:“我听说,千里马常常有,但伯乐却不常有。” |
| 君曰:“然则子何以知之?” | 国君问:“那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
| 曰:“臣未尝见之,然吾能辨之。” | 回答说:“我没有见过,但我能识别它。” |
| 君怒曰:“汝欺我也!”遂黜之。 | 国君愤怒地说:“你是在欺骗我!”于是罢免了他。 |
| 久之,有人复献千里马,君召而视之,果真千里马也。 | 过了很久,又有人献上一匹千里马,国君召来一看,果然是一匹千里马。 |
| 君曰:“昔者,有贤臣言此马为千里马,吾不信,今果验矣。” | 国君说:“以前有个贤臣说这是匹千里马,我不信,如今果然验证了。” |
| 乃召前臣,谢之曰:“吾误汝矣。” | 于是召来那位大臣,道歉说:“我错怪你了。” |
三、总结
《千里之马》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正的人才往往被忽视,而能够识别他们的人更是稀少。文章提醒我们,在面对人才时,应保持开放和信任的态度,避免因一时的误解而错失良机。
同时,文章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伯乐”这一角色的重视,说明了识人、用人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环节。在现代社会,这一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