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送鹅毛的歇后语】“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歇后语,用来形容虽然礼物微薄,但其中蕴含的情谊却十分深厚。这个说法源自古代,体现了中国人重视情感、讲究人情往来的文化传统。
一、歇后语解析
| 歇后语 | 含义 | 用法 |
| 千里送鹅毛 | 指送礼虽轻,但心意真诚 | 多用于形容礼物虽小,但情意真挚 |
| 礼轻情意重 | 表示礼物虽不贵重,但情谊深厚 | 常用于表达对他人关心或感谢 |
二、来源与背景
“千里送鹅毛”最早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送韦城李少府》,诗中写道:“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庭一树秋。近来人事何多变,唯见长安一雁飞。”虽无直接提及“千里送鹅毛”,但其意境与后来的歇后语极为相似。
后来,民间逐渐将“千里送鹅毛”作为一句俗语,用来比喻即使路途遥远、礼物微薄,也愿意用心去表达心意。这种说法在明清时期更为流行,成为表达友情、亲情和爱情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使用例子 |
| 朋友间送礼 | “你特意从外地寄来这包茶叶,真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啊!” |
| 感谢他人帮助 | “这次你能来帮忙,真的让我感动,千里送鹅毛,情深义重。” |
| 爱情表达 | “你送我的那朵小花,虽然不贵,但我觉得是千里送鹅毛,最珍贵的礼物。” |
四、文化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建立在“情”之上。“千里送鹅毛”不仅是一种礼仪表达,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方式。它强调的是“心意”而非“物质”,体现出一种朴素而深刻的处世哲学。
此外,这一说法也反映了古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现实,人们通过书信、礼物等方式维系感情,因此“千里送鹅毛”不仅是对送礼者的赞美,也是对友情的珍视。
五、总结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是一句富有文化底蕴的歇后语,它传达的不仅是送礼的轻重,更是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在现代社会,虽然物质条件改善,但这份“情”的价值依然不可替代。无论是朋友、家人还是恋人,一句“千里送鹅毛”,都能让人感受到温暖与关怀。
关键词: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歇后语、文化内涵、人情往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