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日常问答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原文及翻译

2025-09-19 05:17:53

问题描述: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原文及翻译,跪求万能的网友,帮我破局!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9 05:17:53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原文及翻译】一、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咏物诗,全诗通过描写蝉的形态与习性,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和对自身志向的坚定。其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意指蝉之所以声音传得远,并不是因为借助了秋风的力量,而是因为它站在高处,自然声传千里。这句诗常被用来比喻人若品德高尚、地位显赫,其影响力自然会扩大,无需依赖外力。

以下为该诗的原文及翻译,并以表格形式进行对比展示。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翻译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蝉垂下触须饮用清露,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中传出。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站在高处声音自然传得远,不是依靠秋风的帮助。

三、内容解析

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蝉,实则借蝉抒怀,体现了作者对人格修养和道德品质的重视。诗中的“垂緌”指的是蝉的触须,形象地描绘了蝉的生活状态;“饮清露”象征着高洁的品性;“流响出疏桐”则表现了蝉的鸣声在高处回荡,寓意有德之人自然声名远扬。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志向的自信,也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注重内在修养的思想境界。这种思想在古代文人中十分常见,强调个人品德的重要性,而非依赖外在条件。

四、结语

《蝉》是一首简练而富有哲理的诗作,通过自然现象揭示人生道理。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影响力来自于内在的修养和高度,而不是外在的助力。这种思想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思考。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诗的历史背景或与其他咏蝉诗的比较,欢迎继续提问。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