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得虎子的上一句】“焉得虎子”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原句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不进入老虎的洞穴,怎么能捉到小老虎呢?比喻不经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
一、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常用来鼓励人们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这句话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冒险精神的推崇,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勇敢行为的重视。
在古代,尤其是汉代,边疆战事频繁,许多将士需要深入敌境,执行任务。班超作为东汉著名的外交家和军事家,正是通过亲身经历才得以完成他的使命。因此,“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仅是对行动的鼓励,也是对勇气的肯定。
二、相关资料表格
| 成语 | 出处 | 原文 | 解释 | 现代用法 |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后汉书·班超传》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不进入老虎的洞穴,怎么能得到小老虎? | 比喻不经历艰险,不能获得成功。 |
| 班超 | 《后汉书》 | —— | 东汉著名外交家、军事家,曾出使西域,立下大功。 | 常用于历史人物介绍或励志故事中。 |
| 成语意义 | —— | —— | 鼓励人们要有冒险精神和决心。 | 多用于激励他人或自我激励。 |
三、结语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仅是一句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付出代价和努力。只有敢于面对困难,才能收获真正的成果。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这种精神都值得我们去传承和践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