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齿寒是什么意思】“唇亡齿寒”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五年》。原意是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后来用来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一方受损,另一方也会受到牵连。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唇亡齿寒 |
拼音 | chún wáng chǐ hán |
出处 | 《左传·僖公五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唇亡齿寒,辅车相依。” |
本义 | 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
引申义 | 双方关系密切,利益相连,一方受损,另一方也会受到影响 |
使用场景 | 用于描述国家、组织或个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
二、成语含义总结
“唇亡齿寒”形象地说明了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在古代,常用来形容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比如一个国家的边境被侵犯,另一个国家也会受到威胁。现代则广泛用于各种人际关系、商业合作、团队协作等场合,强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
三、使用示例
示例句子 | 用法说明 |
国家之间要互帮互助,否则唇亡齿寒。 | 表达国家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
这个项目如果失败,我们公司也会受到严重影响,真是唇亡齿寒。 | 用于企业或团队之间的利益关联 |
他和我关系很好,现在他遇到困难,我也无法置身事外,真是唇亡齿寒。 | 用于朋友或同事之间的相互影响 |
四、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 误用点:有人误以为“唇亡齿寒”只是指“互相帮助”,其实更强调的是“利益相关”。
- 注意点:不要用在无直接关联的事物上,如“两个人吵架,唇亡齿寒”就不太合适。
五、总结
“唇亡齿寒”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成语,更是对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的高度概括。它提醒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要考虑到整体的关联性,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关系。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或文化背景,可继续关注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