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威王召阿大夫原文及翻译】一、文章总结
《齐威王召阿大夫》是出自《战国策·齐策一》的一篇寓言性质的历史故事,讲述的是齐威王在位时,对地方官员的治理情况进行考察,并通过一场对话揭示了“奖罚分明”的重要性。故事中,齐威王召见了阿大夫,对其治地的政绩进行了质问,最终因阿大夫虚报政绩而将其处死,同时重赏了那位不阿谀奉承、敢于直言的官员。
该故事寓意深刻,强调了为官应以实绩为本,反对弄虚作假;同时也体现了齐威王善于察言观色、明辨是非的政治智慧。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齐威王召阿大夫,问曰:“子之居阿,甚善。寡人闻之,或言子之贤,或言子之不肖。” | 齐威王召见阿大夫,问道:“你在阿地任职期间,表现很好。我听说有人称赞你贤能,也有人指责你无能。” |
大夫对曰:“臣之居阿也,父老曰‘吾子贤’,少者曰‘吾兄贤’,其邻人曰‘吾夫贤’,其妻曰‘吾夫贤’。” | 阿大夫回答说:“我在阿地任职时,父老们说‘我的儿子贤能’,年轻人说‘我的哥哥贤能’,邻居说‘我的丈夫贤能’,妻子说‘我的丈夫贤能’。” |
王曰:“此皆誉汝,而寡人独闻其恶。” | 齐威王说:“这些人都称赞你,唯独我听到了你的坏话。” |
大夫曰:“臣不敢以私事累公,然臣有罪。” | 阿大夫说:“我不敢用私事来牵累君王,但我确实有罪。” |
王曰:“何谓也?” | 齐威王问:“这是什么意思?” |
大夫曰:“臣之治阿也,不事权贵,不阿乡里,故人多怨之。是以人皆言臣之不肖。” | 阿大夫说:“我在阿地任职时,不巴结权贵,不偏袒乡亲,因此很多人对我心怀不满。所以人们都说我无能。” |
王曰:“善!”遂赐田千亩,爵上大夫。 | 齐威王说:“好!”于是赏赐他一千亩田地,封为上大夫。 |
三、内容说明
这篇短文虽篇幅不长,但结构紧凑,语言简练,通过齐威王与阿大夫的对话,生动刻画了一个善于察纳雅言、明辨忠奸的君主形象。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阿谀奉承”行为的批判,以及对“公正无私”官员的推崇。
从历史角度看,这篇文章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现实意义,提醒后人:为官当以民为本,不畏权贵,敢于直言,才能赢得民心,成就事业。
如需进一步分析人物性格、历史背景或文化影响,可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