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翻译及原文】《荆轲刺秦王》是《战国策·燕策三》中的一篇著名历史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刺客荆轲奉燕太子丹之命,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的故事。这个故事因其情节紧张、人物形象鲜明而广为流传,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篇章之一。
一、文章总结
《荆轲刺秦王》讲述了燕国太子丹为了反抗秦国的侵略,派遣荆轲前往秦国行刺秦王。荆轲以献地图为名,接近秦王,最终在关键时刻失败,被秦王所杀。故事展现了荆轲的勇敢与忠诚,也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激烈斗争。
该文语言生动,情节跌宕起伏,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还蕴含了深刻的历史意义和道德寓意。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 | 荆轲是卫国人,他的祖先原本是齐国人。 |
游于邯郸,与鲁句践争博,鲁句践怒曰:“子使吾为赵,吾将斩汝。” | 荆轲曾在邯郸游历,与鲁句践下棋争胜负,鲁句践发怒说:“你让我做赵国的人,我将杀了你。” |
荆轲遂去,不复见。 | 荆轲于是离开,不再相见。 |
后太子丹患秦兵之逼,欲遣荆轲入秦。 | 后来燕太子丹担心秦国的威胁,打算派荆轲前往秦国。 |
荆轲曰:“此非人臣之事也。” | 荆轲说:“这不是臣子应该做的事。” |
太子曰:“愿因先生而得见。” | 太子说:“希望您能引荐我去见他。” |
荆轲曰:“夫樊於期,秦之贤将也,今弃之,可得其首。” | 荆轲说:“那樊於期,是秦国的贤将,现在被抛弃,可以得到他的头。” |
太子曰:“然。” | 太子说:“对。” |
于是太子乃使荆轲至秦。 | 于是太子派荆轲前往秦国。 |
荆轲持地图进,图穷而匕首见。 | 荆轲拿着地图进入秦宫,地图展开后,匕首显露出来。 |
荆轲左手把秦王之袖,右手持匕首揕之。 | 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首刺向他。 |
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 | 秦王大惊,自己站起来,衣袖断了。 |
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 | 荆轲追赶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 |
卫士扶秦王,秦王拔剑,剑长,操其室。 | 卫士扶持秦王,秦王拔出剑,剑太长,拿不到剑鞘。 |
时侍医夏无且,以其药囊提轲。 | 当时的侍医夏无且,用他的药袋打荆轲。 |
荆轲废,遂被诛。 | 荆轲失败,最终被杀死。 |
三、总结
《荆轲刺秦王》不仅是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一篇充满英雄气概与悲壮色彩的文学作品。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荆轲的智勇双全与忠义精神,同时也揭示了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残酷现实。
这篇文章的语言简洁有力,情节紧凑,极具感染力,是中国古代叙事散文中的典范之作。通过阅读此文,我们不仅能了解那段历史,也能感受到古人面对强权时的勇气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