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下一句是什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出自《道德经》中的经典名句,常被用来强调行动的重要性。这句话不仅在古代哲学中具有深远意义,在现代生活中也广泛应用于激励人们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句话的来源和含义,以下是对“千里之行”的完整解析:
一、原文出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原文如下: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句话通过自然界的例子,说明任何伟大的成就都是从微小的努力开始的。
二、逐句解释
句子 | 解释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 一棵需要两人合抱的大树,最初是从一根细小的嫩芽生长而来的。 |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 高达九层的楼台,是由一筐筐泥土堆积而成的。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要走千里的路程,必须从脚下第一步开始。 |
三、现实意义
- 强调积累的重要性: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人生目标,都需要一步步地积累。
- 鼓励行动力:不要因为目标遥远就放弃,只要开始行动,就离成功更近一步。
- 避免空想:很多失败源于只停留在想象阶段,没有实际行动。
四、常见误用与正确引用
虽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广为流传,但在一些场合中,有人会错误地将其与“积跬步至千里”混为一谈。其实,“积跬步至千里”出自《荀子·劝学》,意思相近,但并非同一出处。
五、总结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
原文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含义 | 伟大事业的成功,离不开微小的起步 |
现实应用 | 鼓励行动、重视积累、避免空想 |
相关名言 | 积跬步至千里(出自《荀子·劝学》)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仅仅是一句古语,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智慧。无论你面对的是什么挑战,记住:迈出第一步,就是成功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