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大结局是啥】《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由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这部作品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描绘了封建社会的复杂人际关系与人性百态。然而,由于作者早逝,原著仅完成了前80回,后40回由高鹗续写,因此关于《红楼梦》的大结局,历来存在争议。
本文将从原著和续书两个角度,总结《红楼梦》的大结局,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呈现。
一、原著(前80回)中的结局线索
在曹雪芹的原著中,虽然没有明确写出大结局,但从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来看,可以推测出一些关键走向:
1. 贾府衰落:贾府由盛转衰,最终因各种原因被抄家,家族成员流离失所。
2. 宝黛悲剧: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因家族压力和命运安排而未能圆满,黛玉早逝,宝玉心灰意冷。
3. 众多人物的命运:如王熙凤、贾探春、贾元春等人的结局也暗示了悲剧色彩。
4. “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是书中对结局的一种象征性描写,暗示一切归于虚无。
二、高鹗续书(后40回)的结局
高鹗续写的后40回较为完整地给出了一个“团圆”式的结局,但与原著风格差异较大,也受到许多学者批评。以下是其主要情节:
情节 | 内容概要 |
贾宝玉中举 | 宝玉考中举人,看似有所成就,实则内心空虚。 |
宝玉出家 | 最终宝玉看破红尘,选择出家为僧,远离尘世。 |
林黛玉病逝 | 黛玉因情而亡,宝玉悲痛欲绝。 |
贾府复兴 | 在某种机缘下,贾府一度恢复旧观,但最终仍难逃衰败命运。 |
大观园荒废 | 原本繁华的大观园最终荒废,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 |
三、学术界对结局的争议
1. 原著未完成说:多数学者认为曹雪芹原本的结局应是悲剧,高鹗的续书偏离了原意。
2. “真假之辩”:有观点认为,书中“假作真时真亦假”的主题暗示了结局并非现实,而是梦境或幻象。
3. “太虚幻境”暗示:小说开篇提到“太虚幻境”,有人认为整个故事是梦境,结局也是梦的终结。
四、总结
项目 | 内容 |
原著结局(前80回) | 暗示贾府衰败、宝黛悲剧、众人命运凄凉,结局未明 |
高鹗续书(后40回) | 贾府短暂复兴,宝玉出家,黛玉早逝,结局略显团圆 |
学术界看法 | 多数认为原著结局应为悲剧,高鹗续书风格不符 |
主题寓意 | 表达人生无常、荣华易逝、爱情悲剧、家族兴衰 |
综上所述,《红楼梦》的大结局并未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根据不同的版本和解读,可以得出多种结论。但无论哪种结局,都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命运和世俗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