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狐之腋的意思】“一狐之腋”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战国策·齐策四》。原意是指一只狐狸的腋下有一小块毛皮,虽小却非常珍贵。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比喻珍贵的事物或难得的人才,常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物具有非凡的价值或独特之处。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一狐之腋 |
拼音 | yī hú zhī yè |
出处 | 《战国策·齐策四》 |
原意 | 一只狐狸腋下的毛皮,虽小但珍贵 |
引申义 | 比喻珍贵的事物或难得的人才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稀有、宝贵的东西或人才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一狐之腋”最早出自《战国策》,讲述的是齐国大夫冯谖为孟尝君收债的故事。他借机为孟尝君在薛地建立了“义仓”,并借此树立了威望。后来,有人评价说:“一狐之腋,非独兽之贵也。”意思是:一只狐狸的腋下之毛,并不只是动物的珍贵,而是象征着一种难以得到的宝贵财富。
随着时间推移,“一狐之腋”逐渐演变为一个比喻性成语,常用于文学、历史或日常表达中,强调事物的稀有性和价值。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文学作品 | 他虽出身平凡,却是“一狐之腋”,不可多得。 |
人才评价 | 这位专家是行业中的“一狐之腋”,极为珍贵。 |
财富比喻 | 这件古董是“一狐之腋”,价值连城。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珠玉、瑰宝、珍品、凤毛麟角 |
反义词 | 庸才、凡物、普通、寻常 |
五、总结
“一狐之腋”原本指狐狸腋下的一小块珍贵毛皮,后引申为对稀有、珍贵事物或人才的赞美。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事物价值的深刻认识,也反映了语言文化中对“稀有”与“珍贵”的重视。在现代语境中,这一成语依然常用于形容那些难以复制、独一无二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