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一蹶不振什么意思】“一蹶不振”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遭遇失败或打击后,无法恢复元气,失去继续前进的动力。这个成语不仅适用于个人,也可以用于企业、团队甚至国家等集体。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一蹶不振 |
拼音 | yī jué bù zhèn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一蹶不振,遂至于败。” |
含义 | 比喻受挫后不能恢复或奋起,陷入低迷状态。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或组织在遭受打击后的消极状态。 |
近义词 | 一败涂地、屡战屡败、灰心丧气 |
反义词 | 东山再起、重振旗鼓、奋发图强 |
二、词语使用场景
“一蹶不振”通常出现在以下几种情境中:
1. 个人层面:如一个人在事业或学业上遇到挫折后,长期无法调整心态。
2. 企业层面: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失利后,市场信心不足,发展停滞。
3. 国家或地区层面:某些地区因经济衰退、政策失误等原因,陷入长期低迷。
三、例句分析
例句 | 解释 |
他因为一次失败的创业,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没有尝试过新的项目。 | 表示个人在经历失败后失去了斗志。 |
这家公司由于投资失误,导致资金链断裂,如今已是一蹶不振。 | 描述企业因经营问题而陷入困境。 |
虽然初期遇到了困难,但他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积极寻找出路。 | 表达逆境中仍能坚持努力的态度。 |
四、总结
“一蹶不振”是一个带有较强负面色彩的成语,强调的是在失败后无法恢复的状态。它提醒人们在面对挫折时,要保持积极的心态,避免因一时的失败而彻底放弃。虽然成语本身带有批评意味,但在实际使用中,也常常用来表达对他人或自身处境的理解与同情。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用法和语境,我们可以更好地在写作和日常交流中准确运用它,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