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日常问答 >

文心雕龙物色篇原文及翻译

2025-10-01 12:27:04

问题描述:

文心雕龙物色篇原文及翻译,急!求解答,求别让我失望!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1 12:27:04

文心雕龙物色篇原文及翻译】《文心雕龙》是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所著的一部系统论述文学理论的著作,共五十篇。其中“物色”一篇,主要探讨自然景物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强调文学作品应注重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一、

《物色》篇是《文心雕龙》中较为重要的一篇,刘勰认为文学创作离不开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描写。他提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即情感随着外在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语言则因情感而产生。因此,作者在创作时应当深入自然,细致观察,才能写出生动、真实的作品。

刘勰还指出,描写景物不应只停留在表面,而应抓住其本质特征,做到“形神兼备”。同时,他也提醒作家注意避免过于堆砌辞藻,忽视真情实感,否则会陷入空洞无味的境地。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翻译
夫神思之道,每与物通。 精神思维的道理,常常与外物相通。
而观物之法,必先识其形。 观察事物的方法,首先要认识它的形状。
形者,象也;象者,意也。 形状,就是形象;形象,就是意境。
意不立,则形不生;形不生,则象不存。 意志不确立,形象就不会产生;形象不产生,意境就不存在。
故曰: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所以说:情感随着外物变化,语言因情感而发出。
若夫物色之变,不可胜穷;辞义之妙,亦难尽述。 至于自然景物的变化,无法穷尽;辞义的精妙,也难以完全表达。
但能顺物性而写之,得其真也。 只要顺应事物的本性来描写,就能获得真实。
若舍物求奇,务华去实,虽有巧思,终为浮辞。 如果脱离事物追求奇特,只注重华丽而忽略实质,即使有巧妙构思,终究只是空话。
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 因此,诗人在感受事物时,联想不断。
道人悟理,触类多通。 修行的人领悟道理,触类旁通。
皆由情动,故言生焉。 都是因为情感触动,所以言语由此产生。

三、总结

《文心雕龙·物色》篇强调了自然景物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地位,主张作家应从现实中汲取灵感,通过细腻观察和真实描写,使作品更具生命力与感染力。刘勰不仅提出了“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创作原则,也警示后人不要舍本逐末,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

这篇文章对于今天的文学创作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提醒我们写作应扎根现实,贴近生活,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