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感遇四首原文】张九龄是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其诗风清丽自然,情感真挚。《感遇四首》是他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借物抒怀,寄托对人生、仕途、理想与现实的感慨。这四首诗虽篇幅简短,却意境深远,体现了张九龄对世事的深刻洞察和内心的孤高情怀。
一、
《感遇四首》以自然景物为引子,通过描写花木、鸟兽、山水等意象,表达作者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与对理想的追求。每首诗都蕴含哲理,语言含蓄,情感深沉,具有较强的象征意义和思想深度。
二、《感遇四首》原文及简要解析
诗题 | 原文 | 简要解析 |
感遇一 |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 以兰、桂比喻高洁之士,强调内在品质的重要性,不需外人赏识。 |
感遇二 | 幽人归独卧,滞念寄孤蓬。 未肯悲身世,犹思济世功。 时来当自致,物忌太玲珑。 若使人间无大难,谁肯闲吟白首中? | 表达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仍怀有济世之志,但感叹现实多艰。 |
感遇三 |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君子在穷巷,不改其志节。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结交在相知,何必常相见? | 再次强调“本心”与“志节”,表达对友情与操守的坚守。 |
感遇四 |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幽人应未眠,徒倚夜深明。 愿得心如玉,无瑕可比伦。 终年抱此志,岂惧风波频? | 以鸿雁、鱼龙喻志向远大,表达内心坚定、不畏风雨的决心。 |
三、总结
《感遇四首》是张九龄诗歌中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他对人生、理想、社会现实的思考。诗中既有对个人操守的坚持,也有对世道艰难的无奈,体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与深沉的思想。这组诗语言质朴而富有哲理,是研究唐代士人精神世界的重要资料。
如需进一步分析其中某一首诗的具体艺术手法或历史背景,可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