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书铁卷是啥】“丹书铁卷”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成语,常用于古代文献中,表示极为重要的文书或契约。它不仅在历史上有实际应用,也常被后人用来象征权威、承诺或不可更改的誓言。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丹书铁卷”的含义及其相关背景,以下将从定义、来源、用途、象征意义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关键信息。
一、
“丹书铁卷”原指用朱砂书写在铁片上的文书,因材质坚硬、字迹鲜明,象征着庄重、严肃和不可更改的承诺。这一说法最早见于汉代文献,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常用于形容皇帝赐予臣子的特赦令、封赏文告或重要契约。
在古代,这种文书往往由朝廷颁发,具有极高的法律效力和政治意义。例如,某些功臣或贵族可能因特殊贡献而获得“丹书铁卷”,作为其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同时,“丹书铁卷”也常与“金匮石室”并提,表示国家机密或重要典籍的保存方式。
现代语境中,“丹书铁卷”更多地被引申为某种正式、权威的书面文件,或象征着某种不可违背的承诺与誓言。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丹书铁卷 |
拼音 | dān shū tiě juàn |
含义 | 用朱砂写在铁片上的重要文书,象征权威、承诺或不可更改的誓言 |
起源 | 最早见于汉代文献,源于古代官方文书制度 |
材质 | 铁片(金属) |
字体 | 朱砂(红色颜料) |
用途 | 古代朝廷颁发的重要文书,如特赦令、封赏文告等 |
象征意义 | 权威、庄重、不可更改、神圣性 |
文化影响 | 常用于文学作品、历史记载中,象征权力与信任 |
现代引申义 | 表示正式、权威的书面文件或不可违背的承诺 |
三、结语
“丹书铁卷”不仅是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书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历史、权力与承诺的多重意义。了解这一词语的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制度与文化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