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且偷生成语意思介绍】“苟且偷生”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困境中勉强维持生活,但缺乏远大志向或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通常用于批评那些在困难面前选择逃避、不愿面对现实的人。
该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苟且偷生,不务修德。”意思是:只顾眼前生存,而不注重品德修养。后来,“苟且偷生”逐渐演变为一个独立的成语,用来形容人为了活着而放弃原则和理想,只求暂时安稳。
成语详解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苟且偷生 |
拼音 | gǒu qiě tōu shēng |
出处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
释义 | 只顾眼前生存,不考虑长远发展;指人为了活命而放弃尊严或原则,勉强维持生活。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消极态度或对生活的妥协,带有贬义。 |
近义词 | 委曲求全、得过且过、忍辱偷生 |
反义词 | 艰苦奋斗、奋发图强、自强不息 |
例句 | 他虽身处逆境,却不愿苟且偷生,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 |
使用场景
“苟且偷生”多用于描述人在面临压力或困境时,选择不作为、不抗争,仅以维持基本生存为目标。这种状态往往被视为缺乏责任感和进取心的表现。例如:
- 在职场中,有些人为了保住工作,即使被不公平对待也选择忍气吞声,这就是一种“苟且偷生”的表现。
- 在生活中,有人遇到挫折后不再努力,只是靠临时的收入维持生活,这也属于“苟且偷生”。
总结
“苟且偷生”是一个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成语,强调的是在困境中为了生存而放弃追求和理想的态度。虽然它反映了人性中的一种现实选择,但在多数情况下,它更倾向于批评那种缺乏斗志和目标的生活方式。因此,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使用这一成语时需结合具体语境,避免误用或过度贬低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