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未尝往也的上一句是什么】一、
“而未尝往也”这句话出自《庄子·逍遥游》,原文为:“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其中,“而未尝往也”是“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中的一个句子。
不过,更常见的是“而未尝往也”出现在《庄子·齐物论》中,原文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妙而不妙。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差,非所闻也。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但更准确的出处是《庄子·德充符》:“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而未尝往也。”
因此,“而未尝往也”的上一句应为“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二、表格展示
问题 | 内容 |
“而未尝往也”的上一句是什么? | “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
出处 | 《庄子·德充符》 |
作者 | 庄子(战国时期思想家) |
含义简析 | 表示“虽然如此,却从未真正离开”,强调精神上的超脱与自由。 |
相关语句 |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
三、结语
“而未尝往也”是庄子哲学中极具代表性的表达之一,体现了他对“无为”、“自然”和“超越”的深刻思考。理解其上下文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庄子的思想内核,也为我们在现代生活中寻找心灵自由提供了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