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蚍蜉撼树是什么意思】“蚍蜉撼树”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后人引申为“蚍蜉撼树”,用来比喻力量微小的人或事物去试图动摇强大的对象,结果注定失败。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不自量力、妄图以弱胜强的行为,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一、
“蚍蜉撼树”原意是蚂蚁(蚍蜉)想摇动大树,显然不可能成功。后来用来比喻力量微不足道的人或行为,企图对抗强大势力,结果只能是徒劳无功。这个成语多用于批评那些不切实际、不自量力的行为,强调客观现实与主观愿望之间的巨大差距。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蚍蜉撼树 |
| 出处 | 《庄子·逍遥游》 |
| 原意 | 蚂蚁试图摇动大树,象征力量悬殊的对抗 |
| 引申义 | 比喻不自量力、妄图以弱胜强的行为 |
| 使用场景 | 批评不切实际、盲目挑战强者的行为 |
| 语气色彩 | 讽刺、贬义 |
| 常见用法 | “他想一个人改变整个公司制度,简直是蚍蜉撼树。” |
| 同义表达 | 以卵击石、螳臂当车、力不从心 |
| 反义表达 | 力挽狂澜、以强胜弱、势不可挡 |
三、使用建议
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蚍蜉撼树”可用于描述那些看似努力却毫无成效的行为,尤其适合用于评论社会现象、个人行为或历史事件中的不合理抗争。但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导致误解。
通过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可以更好地掌握其在现代汉语中的表达功能,提升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