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书长不达】“寄书长不达”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原句为:“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因战乱频繁、道路阻隔,无法将书信送达亲人之手的深切忧虑与无奈。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战乱频发,书信往来极为困难,因此“寄书长不达”不仅是对现实的描写,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亲情和信息传递的强烈渴望。
一、
“寄书长不达”是杜甫在战乱时期写给弟弟的一首诗中的一句,表达了他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因战乱导致通信中断的痛苦。这句诗不仅体现了个人情感,也映射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
在古代,书信是人们沟通的重要方式,但由于地理距离、战乱、自然灾害等因素,书信常常无法顺利送达。因此,“寄书长不达”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也成为了文人表达思乡、思亲情绪的重要意象。
二、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原句 |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
作者 | 杜甫(唐代) |
时代背景 | 安史之乱期间,战乱频繁,通信困难 |
主题 | 思念亲人、战乱带来的通讯障碍 |
情感基调 | 悲凉、忧郁、无奈 |
文化意义 | 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信息传递困境 |
现代启示 | 强调信息畅通的重要性,反思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 |
三、结语
“寄书长不达”不仅仅是一句诗,它承载着古人对亲人深深的牵挂与无奈。在现代社会,虽然通信技术已经极大发展,但这一诗句仍然具有深刻的意义,提醒我们珍惜当下便捷的交流方式,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理解历史中人们的艰难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