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烟花意思简述】“烟花三月下扬州”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全诗为:
>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其中,“烟花三月下扬州”一句中的“烟花”,并非指现代意义上的烟花(即焰火),而是古代对扬州春日景象的一种诗意表达。
一、
“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烟花”指的是春天扬州的美景和繁华景象。这里的“烟”形容的是轻柔的雾气或晨光中的朦胧景色,“花”则代表盛开的花朵和繁花似锦的自然风光。整句描绘的是在春日的扬州,风景如画、热闹非凡的情景,也表达了诗人对扬州的向往与怀念。
二、表格形式展示答案
词语 | 含义 | 来源/出处 | 诗句背景 | 现代理解 |
烟花 | 指春天扬州的美丽景色,含“烟”与“花”两部分 | 出自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 描写春日扬州的繁华与美景 | 不同于现代“烟花”(焰火) |
烟 | 轻柔的雾气或晨光中的朦胧景象 | 古代文学常用意象 | 表达一种朦胧、温柔的意境 | 多用于描写自然景色 |
花 | 春天盛开的花朵,象征美好与繁荣 | 与“烟”结合使用 | 增强画面感与美感 | 通常指自然花卉或繁盛景象 |
三、结语
“烟花三月下扬州”不仅是对扬州春景的赞美,也寄托了诗人对友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了解“烟花”的真实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古诗词的意境与情感,从而更好地欣赏中华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