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选问答 >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原文

2025-10-03 23:56:42

问题描述: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原文,急!这个问题想破头了,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3 23:56:42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原文】一、文章概述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出自《世说新语·德行》篇,讲述的是东汉末年战乱时期,华歆与王朗一同乘船避难,途中遇到一个人请求搭船同行,两人对此有不同的态度和处理方式。通过这个故事,作者表达了对“信义”与“责任”的思考,展现了人物在危难中的道德选择。

故事虽短,但寓意深刻,反映了古人对于“仁义”与“诚信”的重视,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

二、

项目 内容说明
出处 《世说新语·德行》
人物 华歆、王朗
背景 东汉末年战乱,百姓避难
事件 两人乘船避难,遇一人求同舟,华歆拒绝,王朗答应
结果 后遇追兵,王朗想抛弃那人,华歆坚持不弃
主题 道德选择、信义与责任
启示 一时的便利可能带来更大的负担,真正的君子应坚守道义

三、原文节选(简要)

>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朗欲舍所携者。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而逃。

四、人物分析

人物 行为表现 性格特点 道德评价
华歆 拒绝让渡,后坚持不弃 谨慎、重信义 坚守道义,有责任感
王朗 初允后弃 短视、随性 缺乏坚定信念

五、总结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虽然篇幅简短,却蕴含了深刻的伦理思考。它告诉我们,在面对诱惑或困境时,真正考验人的不是一时的方便,而是内心的良知与道义。华歆的行为体现了儒家提倡的“仁爱”与“守信”,而王朗的转变则警示人们不能因一时之利而放弃原则。

这篇文章不仅是古代文学的典范,更是现代人反思自身行为与价值观的重要参考。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