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天惊的意思是什么】“石破天惊”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事情或言论非常惊人、出人意料,具有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唐代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原意是说女娲用石头补天时,石头裂开,发出巨大的声响,连秋雨都被惊动了。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形容事物或言论非常震撼,令人难以置信。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石破天惊 |
拼音 | shí pò tiān jīng |
出处 | 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
释义 | 形容事情或言论极其惊人,令人震惊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重大事件、惊人言论或突破性成果 |
感情色彩 | 中性偏褒义(多用于正面评价) |
近义词 | 震撼人心、惊世骇俗、轰动一时 |
反义词 | 平淡无奇、司空见惯、习以为常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新闻报道 | 这项发现足以石破天惊,颠覆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 |
文艺评论 | 他的作品语言犀利,观点独特,常常石破天惊。 |
科技领域 | 人工智能的突破性进展,令整个科技界为之石破天惊。 |
社会话题 | 这起事件的发生,让公众感到石破天惊,纷纷议论。 |
三、注意事项
1. 适用范围:该成语适用于正式或半正式场合,不建议在日常口语中频繁使用。
2. 搭配对象:通常用于描述事件、言论、成就等,不能直接用于形容人本身。
3. 避免滥用:由于其强烈的情感色彩,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过度夸张。
四、总结
“石破天惊”是一个富有文学色彩的成语,强调的是某种事物或行为所引发的巨大冲击力和影响力。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美感,也反映了人们对突发事件或非凡成就的惊叹与关注。在写作中合理运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