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末路当磨折的上一句是什么】一、
“英雄末路当磨折”是一句具有深刻历史和情感色彩的诗句,常用于形容英雄人物在人生最后阶段所经历的艰难与困苦。这句话出自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之一,原句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而“英雄末路当磨折”则是后人对这首诗精神的一种引申和解读。
不过,严格来说,“英雄末路当磨折”并非出自古诗原文,而是现代语境中对历史人物命运的一种概括性表达。其上一句通常被认为是“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出自《晋书·王导传》中的典故,用以表达对时代缺乏真正英雄的感慨。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这一问题,以下表格将列出相关诗句及出处:
二、表格展示
诗句 | 出处/来源 | 说明 |
英雄末路当磨折 | 现代语境引用 | 常用于形容英雄人物在末年遭遇的挫折,非古诗原文 |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 《晋书·王导传》 | 表达对时代缺乏真正英雄的感叹 |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龚自珍《己亥杂诗》 | 原始诗句,强调人才的重要性 |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 | 与“英雄末路”无关,但常被误引 |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 屈原《离骚》 | 表达孤独与高洁,与“英雄末路”有一定关联 |
三、结语
“英雄末路当磨折”虽不是古诗原文,但在现代文化中广泛使用,常用来描述英雄人物在人生低谷时所承受的磨难。其上一句“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则更具历史背景,表达了对时代与人才关系的思考。
通过了解这些诗句的出处和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