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台之瓜的典故】“黄台之瓜”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历史的典故,最早出自《旧唐书·高宗纪》。它讲述的是唐高宗李治与他的长子李弘之间的故事,寓意深刻,常被用来比喻处境艰难、难以自保或命运多舛。
据记载,李弘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长子,聪明仁厚,深得父亲喜爱。然而,由于太子之位的争夺,李弘在年仅23岁时便英年早逝。传说在他临终前,曾写下《黄台之瓜》一诗,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悲愤。诗中写道:
> “种瓜黄台下,瓜熟叶未枯。
> 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苏。
> 三摘犹尚可,四摘抱蔓枯。”
这首诗以“黄台之瓜”为喻,暗示自己作为太子,虽有才能,却因政治斗争而屡遭打击,最终走向毁灭。诗中的“一摘”、“二摘”象征着一次次的打压与牺牲,直到“四摘”时,瓜已枯萎,象征生命即将终结。
这个典故后来被广泛引用,用以形容身处险境、无法自保的人,也常用于文学作品中表达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加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典故名称 | 黄台之瓜的典故 |
出处 | 《旧唐书·高宗纪》 |
主要人物 | 唐高宗李治、太子李弘 |
背景 | 李弘因政治斗争而早逝,临终前作《黄台之瓜》诗 |
诗句内容 | “种瓜黄台下,瓜熟叶未枯……四摘抱蔓枯。” |
寓意 | 表达处境艰难、命运无常,常用于比喻身陷困境者 |
后世影响 | 成为文学与历史中常见的隐喻,体现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通过这一典故,我们不仅了解了唐代宫廷的复杂斗争,也感受到古人对命运与生命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