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若木鸡造句子】“呆若木鸡”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意是形容人像木头做的鸡一样,一动不动,后来多用来形容人因惊讶、恐惧或发愣而显得非常呆板、无反应。这个成语常用于描写人物在某种情境下的神情状态,具有较强的画面感和表现力。
以下是对“呆若木鸡”这一成语的总结,并结合实际例句进行展示:
一、成语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呆若木鸡 |
拼音 | dāi ruò mù jī |
出处 | 《庄子·达生》:“纪渻子曰:‘虽然,吾试之。’……俄而,未见斗鸡,而鸡虽未斗,已似木鸡矣。” |
含义 | 形容人因惊讶、恐惧或发愣而显得呆板、毫无反应。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神态,带有贬义或中性色彩。 |
近义词 | 目瞪口呆、惊愕失色、呆若木鸡(重复) |
反义词 | 精神焕发、机灵聪慧、反应敏捷 |
二、造句示例
句子 | 说明 |
他听到这个消息后,顿时呆若木鸡,半天说不出话来。 | 表现震惊后的反应。 |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她吓得呆若木鸡,连手都抖了。 | 强调恐惧带来的呆滞状态。 |
他站在舞台上,灯光打在他脸上,看起来呆若木鸡,像个机器人。 | 描绘一种机械、无生气的状态。 |
小明被老师突然提问,吓得呆若木鸡,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 表现紧张与慌乱。 |
看到那幅画,所有人都呆若木鸡,久久不愿离去。 | 表现震撼与惊叹。 |
三、使用建议
“呆若木鸡”虽然形象生动,但在正式写作中应谨慎使用,避免过于口语化或夸张。在描写人物情绪时,可以结合上下文适当使用,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总之,“呆若木鸡”是一个富有画面感的成语,适合用于文学创作、日常表达中,帮助更生动地描绘人物神态与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