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的古今异义】“便宜”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常被理解为“价格低”或“占便宜”,但在古代汉语中,它的含义与现代大相径庭。随着语言的发展,“便宜”一词的意义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明显的古今异义现象。以下是对“便宜”一词古今意义的总结与对比。
一、现代汉语中的“便宜”
在现代汉语中,“便宜”主要表示以下几种含义:
1. 价格低廉:指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不高。
- 例句:这件衣服很便宜,才五十元。
2. 占便宜:指在交易中获得额外的利益,通常带有贬义。
- 例句:他总是喜欢占便宜,从来不讲诚信。
3. 方便、省事:有时也用于形容某件事处理起来简单、轻松。
- 例句:这件事办起来很便宜,不用太麻烦。
二、古代汉语中的“便宜”
在古代汉语中,“便宜”一词的用法和含义与现代有很大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释:
1. 适宜、合宜:指事情合适、得当。
- 出处:《后汉书·王符传》:“便宜行事,不拘常制。”
2. 有利、有利可图:指对人有利的事或情况。
-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将军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此诚帝王之资也,愿将军熟计之。”(虽无“便宜”二字,但类似语境)
3. 便利、方便:指做事方便、省力。
- 出处:《三国志·魏书·钟会传》:“便宜行事,不拘常礼。”
4. 权宜之计:指临时采取的措施或策略。
- 出处:《资治通鉴》:“今贼势甚盛,不可轻战,宜先固守,伺其疲弊,然后可以便宜从事。”
三、古今异义对比表
项目 | 古代汉语中的“便宜” | 现代汉语中的“便宜” |
含义 | 适宜、合宜、有利、便利、权宜之计 | 价格低、占便宜、方便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书面语、正式场合 | 多用于口语、日常交流 |
情感色彩 | 中性或褒义 | 带有贬义或中性 |
典型例子 | “便宜行事”、“便宜之策” | “这个东西很便宜”、“他爱占便宜” |
四、总结
“便宜”一词在古今汉语中的意义差异较大,体现了语言随时代发展而演变的特点。了解这种古今异义现象,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词语,尤其在阅读古文或进行文学研究时更为重要。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语言不仅是沟通工具,更是文化变迁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