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原文及翻译】一、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是一首表达母爱深情的经典古诗。全诗通过描写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物的场景,展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诗中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动人,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亲情题材之一。
本篇内容将对这首诗的原文进行展示,并提供准确的现代汉语翻译,同时以表格形式清晰呈现诗句与译文的对应关系,便于读者理解和学习。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诗句 | 现代汉语翻译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慈祥的母亲手中拿着针线,为即将远行的孩子缝制衣服。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在孩子出发前,母亲仔细地一针一线缝着,担心孩子久久不归来。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谁说小草的心意,能报答得了春天阳光的温暖呢? |
三、作品背景与赏析
《游子吟》是孟郊在科举高中后,回忆起自己年少离家时母亲为自己缝衣的情景而创作的。诗中通过“线”与“衣”的意象,象征母爱的细致与绵长。最后一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是成为千古名句,表达了子女对母爱难以回报的感慨。
这首诗虽然篇幅短小,却情感深厚,语言简练,体现了唐代诗歌“言浅意深”的特点,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家庭伦理和亲情的重视。
四、结语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中华民族对母爱的敬仰与感恩。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首诗所传达的情感始终打动人心,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传承。
如需进一步了解孟郊的其他作品或相关诗词背景,欢迎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