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兵黩武是什么意思啊】“穷兵黩武”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国家或个人在军事上过度使用武力,不顾一切地发动战争,甚至到了滥用兵力、穷尽武力的地步。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贬义,通常用于批评那些不理智、缺乏战略眼光的军事行为。
一、成语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穷兵黩武 |
| 拼音 | qióng bīng dú wǔ |
| 出处 | 《三国志·魏书·王朗传》:“穷兵黩武,非帝王之业。” |
| 释义 | 指竭尽全部兵力,滥用武力,发动无意义的战争。 |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军事行动过于激进、缺乏节制。 |
| 近义词 | 好战成性、穷兵饰武 |
| 反义词 | 以和为贵、偃旗息鼓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穷兵黩武”最早见于《三国志》,原意是批评统治者过度依赖武力,忽视和平手段,最终导致国家衰败。后来,这一成语逐渐成为对军事扩张主义的讽刺和批判。
在现代语境中,“穷兵黩武”常被用来形容某些国家或政权为了扩张领土、巩固权力而频繁发动战争,不惜牺牲大量人力物力,却忽略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三、实际应用举例
| 场景 | 使用示例 |
| 国际关系 | 某国为了争夺资源,不断发动战争,被国际社会指责为“穷兵黩武”。 |
| 政治评论 | 专家指出,该政权长期依赖武力解决问题,实属“穷兵黩武”的表现。 |
| 历史评价 | 古代一些帝王因“穷兵黩武”,最终导致国家灭亡。 |
四、总结
“穷兵黩武”是一个带有强烈贬义的成语,强调的是对武力的滥用和对战争的盲目追求。它提醒人们,在处理国家事务或冲突时,应更加注重和平解决方式,避免因一时冲动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理性、克制和外交手段往往比“穷兵黩武”更为有效和持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