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兵黩武的故事和含义简短】“穷兵黩武”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过度使用武力、频繁发动战争。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不注重和平发展、一味依赖军事手段的国家或领导人。
一、故事背景
“穷兵黩武”最早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原意是“竭尽兵力,滥用武力”。后来被广泛用于描述那些不顾百姓疾苦、只靠战争扩张势力的行为。
历史上有很多“穷兵黩武”的例子,比如: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继续对外扩张,修建长城、征发民夫,导致民不聊生。
- 隋炀帝:为了炫耀国力,多次远征高句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最终引发民变。
- 清朝末期的统治者:面对列强侵略时,未能及时改革,反而依赖武力镇压,加剧了社会矛盾。
这些例子说明,“穷兵黩武”不仅不能带来真正的强大,反而会加速国家的衰落。
二、成语含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穷兵黩武 | 
| 拼音 | qióng bīng dú wǔ | 
| 释义 | 竭尽兵力,滥用武力;形容不计后果地进行战争。 |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贬义 | 
| 近义词 | 征伐无度、好战成性 | 
| 反义词 | 以和为贵、偃旗息鼓 | 
三、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穷兵黩武”依然具有警示意义。一个国家若长期依赖军事扩张,忽视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最终将面临内忧外患。历史反复证明,只有坚持和平发展、走可持续的道路,才能实现长久的繁荣与稳定。
四、总结
“穷兵黩武”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批评,更是对现代国家治理方式的一种提醒。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强盛不是靠战争,而是靠智慧、制度和人民的福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