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日常问答 >

轻诺寡信典故

2025-11-02 10:14:44

问题描述:

轻诺寡信典故,蹲一个大佬,求不嫌弃我问题简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02 10:14:44

轻诺寡信典故】“轻诺寡信”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原句为:“轻诺寡信,民弗从也。”意思是轻易许下承诺,却很少兑现,这样的人难以得到百姓的信任。

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说话不加思索、随意承诺却不履行的人,强调了诚信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秩序中的重要性。历史上,许多政治家和贤士都以此为戒,注重言行一致,以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

一、典故背景

“轻诺寡信”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当时晋国的公子重耳(即后来的晋文公)在流亡期间,曾多次向诸侯求援。有些诸侯为了讨好他,答应给予支持,但最终并未兑现承诺。这导致了晋国在初期实力不足,无法迅速崛起。

《左传》中记载,晋文公在回国后反思自己的经历,认为那些“轻诺寡信”的人是不可靠的,因此他更加注重信誉,最终赢得了诸侯的支持,成就霸业。

二、成语释义

项目 内容
成语 轻诺寡信
拼音 qīng nuò guǎ xìn
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原意 轻易许诺,很少守信
引申义 不讲信用,失信于人
使用场景 批评他人或自省时,用于强调诚信的重要性

三、历史人物与“轻诺寡信”

人物 事迹 是否“轻诺寡信” 结果
晋文公 流亡时曾受诸侯帮助,部分未兑现承诺 部分诸侯轻诺 后悔并重视信誉
商鞅 变法前立木取信于民,强调诚信 成功变法
刘邦 入关中后约法三章,信守承诺 赢得民心
项羽 多次失信于人,失去人心 最终失败

四、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轻诺寡信”依然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商业合作,诚信都是建立长期关系的基础。一个人如果总是轻易许诺又不履行,最终会失去他人的信任,影响人际关系和事业发展。

五、总结

“轻诺寡信”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道德提醒。它告诉我们:言而有信,才能赢得尊重;轻率许诺,只会招致失信与失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以诚待人,言行一致,做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