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诺必寡信的出处】“轻诺必寡信”是一句具有深刻哲理的古语,常用于告诫人们不要轻易许诺,否则容易失信于人。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经典《老子》(又名《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体现。
一、原文出处
《老子》第六十三章中提到:
>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这句话的意思是:轻易做出承诺的人,往往缺乏信用;把事情看得太简单的人,往往会遇到更多困难。
二、背景与含义解析
“轻诺必寡信”强调的是言行一致的重要性。在古代社会,信誉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个人品质,尤其是在政治、军事和人际交往中,言而无信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老子通过这句话提醒人们要谨慎对待自己的承诺,做到言出必行。
此外,“多易必多难”则进一步说明了对事物过于轻视可能导致后续的麻烦,体现了老子“慎终如始”的思想。
三、总结与表格对比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老子》第六十三章 |
| 原文 |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
| 意思 | 轻易许诺的人往往缺乏信用;把事情看得太简单的人,往往会遇到更多困难。 |
| 主旨 | 强调言行一致、慎重承诺的重要性 |
| 现代意义 | 在现代社会中,这一观点依然适用,提醒人们做人做事要讲诚信,不轻易承诺,避免失信于人。 |
| 相关思想 | 道家“无为而治”、“慎终如始”的理念 |
四、结语
“轻诺必寡信”不仅是一句古老的格言,更是现代人处理人际关系、职场事务时值得深思的智慧。它提醒我们,诚信是立身之本,承诺不是儿戏,应当以负责任的态度面对每一次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