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名句】《菩提道次第广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所著的一部重要佛学经典,内容系统阐述了从初发心到成佛的修行路径,被誉为“修行者的心路指南”。书中不仅蕴含深厚的佛法智慧,更有许多脍炙人口、富有哲理的名句,至今仍被广泛引用与传诵。
以下是对《菩提道次第广论》中部分经典名句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其出处、含义及启示。
一、名句总结
1. “一切众生皆具佛性,但因无明而流转生死。”
出处:《菩提道次第广论》
含义:众生本具成佛的潜能,但由于无明和烦恼,沉溺于轮回之中。
启示:认识到自身佛性,是修行的根本动力。
2. “修善断恶,是为正法之要。”
出处:《菩提道次第广论》
含义:修行的核心在于积累善业、断除恶行。
启示:日常行为决定修行境界,应时刻检视自身言行。
3. “若欲求解脱,先当修出离心。”
出处:《菩提道次第广论》
含义:想要脱离轮回,必须首先培养对世俗生活的厌离之心。
启示:出离心是修行的起点,是迈向解脱的关键。
4. “慈悲为本,方便为门。”
出处:《菩提道次第广论》
含义:修行离不开慈悲心,同时也要善于运用方法。
启示:慈悲与智慧并重,才能圆满成就。
5. “诸法如幻,唯识所现。”
出处:《菩提道次第广论》
含义:一切现象都是心识的显现,本质为空。
启示:破除对事物的执着,才能获得真正的自在。
6. “知足常乐,不贪不嗔。”
出处:《菩提道次第广论》
含义:满足于现有,不生贪念,不生嗔恚。
启示:内心的平静来源于知足与放下。
7. “修行非一日之功,需持之以恒。”
出处:《菩提道次第广论》
含义:修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
启示:坚持与耐心是修行成功的保障。
8. “一切法门,皆为调心。”
出处:《菩提道次第广论》
含义:所有的修行方法,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调伏内心。
启示:修行的本质是修心,而非外在形式。
9. “愿我速得无上菩提,利益一切有情。”
出处:《菩提道次第广论》
含义:发愿成就佛果,以利益众生为己任。
启示:大乘佛教的核心精神是利他,而非自利。
10. “心若清净,世界即净。”
出处:《菩提道次第广论》
含义:内心清净,外境自然清净。
启示:修行应从内心开始,净化自己的心念。
二、名句总结表
| 序号 | 名句 | 出处 | 含义 | 启示 |
| 1 | 一切众生皆具佛性,但因无明而流转生死。 | 《菩提道次第广论》 | 众生本具佛性,因无明而沉沦轮回。 | 认识佛性是修行的起点。 |
| 2 | 修善断恶,是为正法之要。 | 《菩提道次第广论》 | 修行的核心在于积善断恶。 | 行为决定修行境界。 |
| 3 | 若欲求解脱,先当修出离心。 | 《菩提道次第广论》 | 解脱需先培养对世俗的厌离。 | 出离心是修行的基础。 |
| 4 | 慈悲为本,方便为门。 | 《菩提道次第广论》 | 修行需以慈悲为本,善巧方便。 | 慈悲与智慧并重。 |
| 5 | 诸法如幻,唯识所现。 | 《菩提道次第广论》 | 一切现象皆为心识所现。 | 破除执着,体悟空性。 |
| 6 | 知足常乐,不贪不嗔。 | 《菩提道次第广论》 | 满足于现有,不生贪嗔。 | 内心平静源于知足。 |
| 7 | 修行非一日之功,需持之以恒。 | 《菩提道次第广论》 | 修行需长期坚持。 | 坚持是成功的关键。 |
| 8 | 一切法门,皆为调心。 | 《菩提道次第广论》 | 所有修行方法旨在调伏内心。 | 修行本质是修心。 |
| 9 | 愿我速得无上菩提,利益一切有情。 | 《菩提道次第广论》 | 发愿成就佛果以利众生。 | 大乘精神是利他。 |
| 10 | 心若清净,世界即净。 | 《菩提道次第广论》 | 内心清净则外境清净。 | 修行从心开始。 |
结语: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的这些名句,不仅是修行者的座右铭,也是现代人面对生活压力、寻找内心安宁的重要指引。通过学习与实践这些智慧,我们可以在纷扰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