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涸辙之鲋原文及翻译】一、
“涸辙之鲋”出自《庄子·大宗师》,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生命困境与救助的故事。故事中,一条鱼被困在干涸的车辙中,面临死亡的威胁,它向路人求助,希望得到一点水来维持生命。然而,路人却提出要等到东海来救它,这显然不切实际。最终,鱼只能在绝望中死去。
这个寓言深刻地揭示了现实中的无奈与讽刺,表达了对那些只说空话、不办实事的人的批评,同时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在危难时刻的冷漠与无助。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 庄子家里贫穷,所以去向监河侯借粮食。 |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 | 监河侯说:“好,我将得到封地的税金,可以借给你三百金。” |
庄子曰:“不然。吾昔者得斗粟而活,今欲贷一车,是欲绝吾生也。” | 庄子说:“不是这样的。我从前得到一斗粟米就能活命,现在你要借我一辆车(的粮),这是想让我死啊。” |
于是,庄子去,不复见。 | 于是,庄子离开,不再去见他。 |
三、寓意解析
“涸辙之鲋”不仅仅是一个寓言故事,更是一种对现实社会的隐喻。它提醒人们:
- 不要只说空话,要行动:面对困境时,光有承诺没有实际行动是无济于事的。
- 珍惜当下,及时帮助:在别人急需帮助的时候,应当给予实质性的支持,而不是遥不可及的承诺。
- 认清现实,量力而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范围,不能超出自身的能力去许诺或施助。
四、结语
“涸辙之鲋”虽短,却蕴含深意。它不仅展示了庄子对人性的洞察,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在当今社会,这种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