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日常问答 >

孟子二章中的通假字通假字

2025-09-23 17:01:48

问题描述:

孟子二章中的通假字通假字,有没有人能救救孩子?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3 17:01:48

孟子二章中的通假字通假字】在《孟子》一书中,通假字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所谓通假字,是指古代汉语中由于音同或音近的关系,临时借用其他字来代替本字的现象。在《孟子二章》中,也存在一些通假字,理解这些字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原意。

本文将对《孟子二章》中的通假字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加以呈现,便于读者查阅和记忆。

一、通假字总结

1. “暴”通“曝”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民皆疾视而不敢言。”

实际应为“暴”,意为“晒”。但在某些版本中,“暴”通“曝”,表示“晒太阳”。

2. “辟”通“避”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辟”在此处通“避”,意为“躲避”。

3. “反”通“返”

出处:《孟子·尽心上》:“反求诸己。”

“反”通“返”,意为“返回”。

4. “直”通“值”

出处:《孟子·滕文公上》:“不直则道不见。”

“直”通“值”,意为“价值”。

5. “信”通“伸”

出处:《孟子·尽心下》:“信乎,人之言也。”

“信”通“伸”,意为“伸展、表达”。

6. “与”通“举”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与民同乐。”

“与”通“举”,意为“举荐、选拔”。

7. “莫”通“暮”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莫夜乎。”

“莫”通“暮”,意为“傍晚”。

8. “说”通“悦”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说”通“悦”,意为“高兴、喜悦”。

二、通假字一览表

原字 通假字 读音 含义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下》
躲避 《孟子·公孙丑上》
fǎn 返回 《孟子·尽心上》
zhí 价值 《孟子·滕文公上》
shēn 伸展 《孟子·尽心下》
举荐 《孟子·公孙丑下》
傍晚 《孟子·梁惠王上》
yuè 喜悦 《孟子·公孙丑上》

三、结语

通过对《孟子二章》中通假字的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文的语言特点和用字习惯。通假字虽然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但它们是研究古代文献的重要线索之一。掌握这些通假字,不仅有助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也能增强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和认同。

在学习过程中,建议结合注释与上下文,逐步积累通假字的知识,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