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束字的成语有哪些】在汉语中,“束”是一个常见的汉字,常用于表示“约束、限制、整理”等含义。虽然“束”字在成语中并不如“一”、“二”、“三”那样频繁出现,但依然有一些带有“束”字的成语,它们在日常表达和文学作品中都有一定的使用频率。
以下是一些常见且具有代表性的带“束”字的成语,并对其含义进行简要说明:
一、总结
“束”字在成语中多用于表示限制、束缚或整理之意。这些成语往往带有较强的语义色彩,有的带有贬义,有的则偏向中性或褒义。以下是部分常见的带“束”字的成语及其解释。
二、带“束”字的成语汇总表
成语 | 含义解释 | 出处/用法 |
束手待毙 | 手被捆绑,无法行动,比喻坐以待毙 | 《后汉书》 |
束之高阁 | 把东西放在高架子上,比喻不加理会或放弃 | 《晋书·王导传》 |
束发而冠 | 古代男子成年时束发戴冠,比喻成年 | 《礼记·曲礼》 |
束肩缩项 | 比喻因害怕或紧张而缩起肩膀,低头不语 | 现代口语常用 |
束马悬车 | 战争中为防止战马奔跑而系住缰绳,比喻谨慎行事 | 《左传》 |
束装就道 | 整理行装,准备上路 | 《三国志》 |
束修自好 | 自我约束,保持操守 | 《论语》 |
束手无策 | 手被束缚,没有办法,形容毫无办法 | 《宋史》 |
三、结语
“束”字虽不常见于成语之中,但在一些特定语境下却能准确传达出一种“限制、拘束或整理”的意味。掌握这些成语不仅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也能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现代用语之间的联系。如果你在写作或交流中遇到相关情境,不妨尝试使用这些成语,使表达更加生动、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