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攻自破是什么意思】“不攻自破”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某件事或某种观点在没有受到外部攻击的情况下,就已经自行崩溃、失效。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那些本身存在漏洞、逻辑不通或缺乏支撑的理论、计划、说法等,在未经反驳的情况下就显露出问题,从而失去说服力。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不攻自破 |
拼音 | bù gōng zì pò |
出处 | 《三国志·魏书·王朗传》:“若使敌人知吾虚实,而乘之,则虽有百万之众,亦不足道也。今彼不攻而自破,此天助我也。” |
释义 | 指事物本身存在缺陷,无需外力攻击就会自行失败或暴露弱点。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理论、观点、计划等因自身问题而失败的情况。 |
近义词 | 自暴自弃、自取灭亡、不攻自溃 |
反义词 | 坚不可摧、牢不可破、无懈可击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 |
论证中 | “他的论点站不住脚,不攻自破。” |
商业计划 | “这个商业计划漏洞百出,不攻自破。” |
政治言论 | “对方的说法毫无依据,不攻自破。” |
三、成语背后的意义
“不攻自破”强调的是事物自身的脆弱性。有时候,一个观点或计划即使没有被直接反驳,也可能因为逻辑不严密、证据不足或现实基础薄弱而被自然淘汰。这也提醒我们在提出观点或制定计划时,要注重逻辑的严谨性和现实的可行性,避免“不攻自破”的尴尬局面。
四、总结
“不攻自破”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自身存在问题却未被外界攻击就自行崩溃的观点或行为。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智慧,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任何事物如果根基不稳,终究会走向失败。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或相关表达方式,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