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意思是什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是古代儒家思想中关于政治与道德的重要论述。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或一个国家遵循正义、仁德之道,就会得到广泛的支持和帮助;反之,如果违背了道义,就会失去人心,只有少数人支持。
一、原文出处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孟子·公孙丑下》 |
原文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
二、字面解释
词语 | 解释 |
得道 | 指遵循正道、仁政、道德 |
多助 | 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和帮助 |
失道 | 违背道义、暴政、不仁 |
寡助 | 只有少数人支持,甚至孤立无援 |
三、深层含义
方面 | 内容 |
政治层面 | 君主若施行仁政,百姓归附,国家强盛;若暴虐无道,百姓离心,国家衰败。 |
道德层面 | 个人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直接影响他人对其态度和评价。 |
历史案例 | 如商纣王因暴政失民心,最终被周武王推翻;而周文王以仁德赢得天下归心。 |
四、现实意义
角度 | 说明 |
企业管理 | 管理者若公平公正,员工会更忠诚;若专横跋扈,团队容易涣散。 |
国家治理 | 国家若以民为本,政策得当,民众支持度高;若腐败无能,社会动荡。 |
人际关系 | 为人处世讲诚信、重情义,朋友多;若自私自利,容易被人疏远。 |
五、总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仅是古代政治智慧的体现,更是对现代人行为准则的深刻启示。它强调了“道”的重要性,无论是国家治理、企业经营还是个人发展,唯有坚守正义、仁德之道,才能获得持久的支持与成功。
核心观点 | 说明 |
得道 | 得到支持与拥护 |
失道 | 孤立无援,难以长久 |
本质 | 道德与正义决定成败 |
通过理解这句话,我们不仅能更好地认识历史人物的兴衰规律,也能在现实生活中做出更有价值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