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万里觅封侯典故】“当年万里觅封侯”出自南宋著名词人陆游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这句词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理想与现实困境之间的深刻思考。
一、典故来源与背景
“当年万里觅封侯”中的“觅封侯”源于汉代霍去病“封狼居胥”的典故。霍去病是西汉名将,曾率军远征匈奴,大破敌军,并在狼居胥山祭天,象征着胜利和功勋。后世常以“封侯”代指建立战功、获得朝廷封赏。
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国家积弱,外敌压境,他本人怀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渴望能够像古代英雄一样,为国效力,收复失地。然而,现实却让他屡遭挫折,壮志难酬。因此,“当年万里觅封侯”不仅是对历史英雄的追慕,更是他个人理想与现实冲突的写照。
二、词作内容简述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全文如下:
>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这首词通过回忆昔日征战的豪情与现实的落寞形成鲜明对比,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年华已逝的悲愤之情。
三、典故意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典故出处 | 汉代霍去病“封狼居胥” |
词作作者 | 南宋·陆游 |
词作名称 |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
核心意象 | “万里觅封侯”象征建功立业、追求功名 |
现实对照 | 词中“尘暗旧貂裘”、“身老沧洲”反映理想破灭、壮志难酬 |
情感基调 | 壮志未酬、忧国忧民、感慨人生 |
文学价值 | 展现南宋士人精神风貌,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
四、结语
“当年万里觅封侯”不仅是一句诗词,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代表了无数文人志士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也映射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无奈与坚守。陆游虽未能实现“封侯”的梦想,但他那份赤诚的爱国之心,却永远激励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