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验问答 >

舍本逐末成语故事

2025-10-05 09:43:54

问题描述:

舍本逐末成语故事,这个怎么处理啊?求快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5 09:43:54

舍本逐末成语故事】“舍本逐末”是一个常见的成语,用来形容做事不抓住根本,反而去追求次要的、表面的东西。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历史典故,寓意深刻,常用于批评那些忽视本质、只注重形式的行为。

一、成语来源与含义

“舍本逐末”最早出自《汉书·东方朔传》:“夫以人之性,莫不有贪,而善用之则为公,不善用之则为私。今陛下以天下为家,而不能治其本,乃舍本逐末,求之于外。”意思是说,如果不去治理国家的根本问题,却去追求一些表面的、次要的事情,那就是“舍本逐末”。

后来,“舍本逐末”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的成语,用来比喻做事不抓重点,只顾枝节,结果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二、成语故事简述

相传在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贤臣叫田文,他非常重视人才,广纳四方宾客。有一次,一位名叫冯谖的门客来到他的府上,请求做一名普通的食客。

田文问他:“你有什么特长?”冯谖回答:“我没有特别的才能,只想吃饱饭。”田文便让他住下。

后来,冯谖多次向田文提出建议,但田文并未采纳。直到一次田文被贬官,冯谖才真正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帮助田文恢复地位,并建立了强大的势力。

这件事让田文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不能只看表面,要重视根本的人才和关系,而不是一味追求表面的热闹或形式。

三、成语总结与应用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舍本逐末
出处 《汉书·东方朔传》
含义 比喻做事不抓根本,只顾表面或次要问题
故事背景 战国时期,田文与冯谖的故事
现代应用 常用于批评那些忽视核心问题、只注重表面现象的行为
适用场景 工作管理、学习方法、政策制定等
近义词 本末倒置、舍本求末
反义词 抓纲举目、循序渐进

四、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舍本逐末”的现象屡见不鲜。例如,在教育中,家长只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只注重表面数据,而忽略了员工的实际需求和公司文化的建设。

因此,理解并避免“舍本逐末”,有助于我们更理性地看待问题,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通过了解“舍本逐末”的出处与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生活和工作中的关键点,避免因小失大,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