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指鹿为马是什么典故】“赵高指鹿为马”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成语典故,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用来形容那些专权跋扈、颠倒黑白、欺压忠良的奸臣。这个典故不仅反映了秦朝末年的政治腐败,也警示后人要坚守真理、不随波逐流。
一、典故背景
秦始皇死后,其子胡亥在赵高的策划下篡夺了皇位,成为秦二世。赵高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排除异己,便设计了一个考验群臣的手段——“指鹿为马”。他故意将一只鹿说成是马,并强迫大臣们附和,以此来测试谁是忠于自己、谁是反对自己的人。
二、故事
项目 | 内容 |
典故出处 | 《史记·秦始皇本纪》 |
主要人物 | 赵高、秦二世、群臣 |
故事梗概 | 赵高故意将鹿称为马,逼迫群臣附和,以试探忠诚度 |
含义 | 比喻颠倒黑白、强权压人、迫害忠良的行为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批评那些不顾事实、盲目服从权威的人 |
三、历史意义与启示
“指鹿为马”不仅是对赵高个人行为的讽刺,更是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深刻揭露。赵高通过这种方式达到了控制朝政的目的,但也加速了秦朝的灭亡。这一典故提醒人们,在面对强权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真理,不轻易屈服于压力。
四、结语
“赵高指鹿为马”虽源于古代,但其背后所蕴含的道理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它告诫我们: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保持独立思考和道德操守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