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下问的上一句】“不耻下问”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论语·公冶长》:“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但这句话并不是“不耻下问”的直接出处。实际上,“不耻下问”最早见于《论语·公冶长》中的另一句:“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但这也不是“不耻下问”的原文。
“不耻下问”的完整出处是《论语·公冶长》中的一句话:“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并非“不耻下问”的直接上一句,而是与之相关的思想内容。
实际上,“不耻下问”的完整语境来自《论语·公冶长》中的一段话:“子曰:‘吾与点(曾点)言,而点之志,盖有以见夫子之道,而未尝以告人也。’”这一段并没有明确提到“不耻下问”。
因此,关于“不耻下问的上一句”,在传统文献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公认的上一句。不过,根据常见的使用习惯和语义逻辑,可以认为“不耻下问”前面常出现的句子是:
“敏于事而慎于言。”
这是《论语·学而》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做事要勤快,说话要谨慎。这句话常被用来引出“不耻下问”的思想,强调一个人在行动上积极,在言语上谨慎,同时还要善于向他人请教,不以向地位低的人请教为耻。
“不耻下问”是一个表达虚心求教、不以向他人请教为耻的成语,常用于鼓励人们保持谦逊的态度。虽然在《论语》中没有直接的“不耻下问”的上一句,但从语义和语境来看,常见的前一句是“敏于事而慎于言”,出自《论语·学而》。这句话强调了一个人在行为和言语上的态度,为“不耻下问”提供了思想基础。
表格展示:
成语 | 不耻下问 |
出处 | 《论语·公冶长》(间接引用) |
上一句 | 敏于事而慎于言(常见搭配) |
出处原文 | 《论语·学而》:“敏于事而慎于言。” |
含义 | 勤于做事,谨慎说话,不以向他人请教为耻 |
使用场景 | 鼓励学习、谦虚求教、尊重他人意见 |
通过以上总结和表格形式,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不耻下问”的上下文及其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