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下问的耻是什么意思】“不耻下问”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论语·公冶长》:“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后人引申为“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其中,“耻”字是理解这个成语的关键。
一、
“不耻下问”中的“耻”是指“感到羞耻、觉得丢脸”。在成语中,“不耻”表示“不以……为耻”,即不认为向他人请教是丢脸的事。“下问”指的是向地位或学识较低的人提问。因此,“不耻下问”的整体意思是:不把向别人请教看作是羞耻的事情,强调谦虚好学的态度。
这个成语常用来赞扬一个人虚心求教、不骄傲自满的精神。
二、表格对比解释
词语 | 含义 | 在成语中的作用 | 说明 |
不 | 表示否定 | 否定“耻” | 不以……为耻 |
耻 | 羞耻、丢脸 | 核心词 | 表示“以……为耻” |
下 | 地位或学识较低的人 | 指明对象 | 表示向谁请教 |
问 | 询问、请教 | 动作 | 表示行为 |
三、延伸理解
“不耻下问”不仅是一种学习态度,更是一种做人处世的智慧。古人常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真正的智者往往懂得尊重他人、虚心学习,而不因身份、地位而轻视他人。现代社会中,这种精神依然值得提倡,尤其是在知识更新迅速的今天,保持开放心态、不断学习,是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
四、常见误用提醒
有些人可能误以为“不耻下问”是“不问问题”,其实不然。它强调的是“不以请教为耻”,而不是“不提问”。如果一个人因为怕丢脸而不去提问,那就违背了这个成语的本意。
五、结语
“不耻下问”的“耻”字,是理解整个成语的关键。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重视学习、尊重他人的精神。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种态度都值得我们去践行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