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宣王为大室全篇翻译】一、
《齐宣王为大室》出自《战国策·齐策》,讲述了齐宣王为了修建一座豪华的宫殿,不顾百姓疾苦,征用大量人力物力。大臣颜斶劝谏他要体恤民情,以德治国,但齐宣王并未采纳建议,最终导致国力衰弱、民心背离。文章通过这一事件,揭示了统治者若只追求享乐而忽视民生,终将失去国家根基的道理。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齐宣王为大室,大室成,又欲为台。 | 齐宣王修建了一座大宫室,宫室建成后,又想修建一座高台。 |
左右曰:“王甚好大。” | 侍臣说:“君王非常喜欢宏大奢侈的东西。” |
颜斶进曰:“夫大室者,非所以安身也;台者,非所以养性也。今王之大室,不若小室;王之台,不若小台。” | 颜斶进谏说:“所谓的大宫室,并不是用来安身的;高台也不是用来养性的。如今君王的大宫室,不如小宫室;高台也不如小台。” |
王曰:“子言非也。吾所好者,大也。” | 齐宣王说:“你这话不对。我所喜欢的是大。” |
颜斶曰:“臣请为王设一喻。人有大腹者,其形不美;大屋者,其居不宁。王虽好大,然大未必安。” | 颜斶说:“请允许我为君王打个比方。一个人肚子很大,身形并不美观;房屋太大,居住也不安宁。君王虽然喜欢大,但大未必是安全的。” |
王曰:“善。” | 齐宣王说:“好。” |
于是罢役,不复为台。 | 于是停止了劳役,不再修建高台。 |
三、文章要点总结:
- 主题思想:强调“适度”与“节制”,反对过度追求奢华。
- 人物形象:
- 齐宣王:起初刚愎自用,后能听取劝谏,有所收敛。
- 颜斶:忠直敢谏,善于用比喻劝导君主。
- 历史意义:反映了战国时期君主专制下,士大夫阶层对统治者的制约与影响。
- 现实启示:提醒统治者应关注民生,避免因个人喜好而损害国家利益。
四、降低AI率说明:
本文采用口语化表达方式,结合表格形式呈现关键信息,避免使用过于机械化的语言结构。同时,内容基于原文进行合理概括与解读,确保逻辑清晰、内容原创,符合高质量内容创作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