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空十室是什么意思】“九空十室”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战乱、灾荒或社会动荡后,人口大量流失、房屋空置的凄凉景象。该成语形象地表达了地方荒芜、人烟稀少的状态。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九空十室 |
拼音 | jiǔ kōng shí shì |
含义 | 形容战乱或灾荒后,九成房屋无人居住,十成房屋空置,形容地方荒废、人烟稀少。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今民皆去本而逐末,……九空十室,其可哀也。”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战乱、灾荒后的社会状况,带有强烈的悲悯色彩。 |
近义词 | 百业凋零、人烟稀少、荒无人烟 |
反义词 | 繁荣昌盛、人丁兴旺 |
二、历史背景与使用场景
“九空十室”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用来描述因战乱、饥荒导致的社会惨状。在历史上,每当发生大规模战争或自然灾害时,往往会出现“九空十室”的景象,如三国时期、五胡十六国、唐末黄巢起义等,都曾出现过类似情况。
在现代文学中,这一成语也被用来描绘某些地区因经济衰退、人口外流而形成的“空城”现象,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文化内涵。
三、总结
“九空十室”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强调了社会动荡带来的严重后果——人去楼空、百业凋敝。它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描述,也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一种深刻反思。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苦难,也更能珍惜当下的和平与稳定。